據國家統計局,今年以來,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,各地區、各部門加大穩增長和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,工業經濟穩定恢復,企業利潤小幅增長。
2022年1-2月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575.6億元,利潤同比增長5%,增速較去年12月份回升0.8個百分點。
1-2月,工業企業效益狀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:
一是企業收入增長較快。在工業生產加快、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漲幅較高等因素共同作用下,工業企業銷售較快增長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.9%,高于去年12月份1.6個百分點。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,有40個行業收入同比增長。
二是企業利潤在較高基數上保持增長。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,有22個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或減虧,其中有15個行業利潤增速超過10%。
三是能源原材料行業對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貢獻較大。采礦業利潤同比增長1.32倍,增速明顯高于工業平均水平,部分原材料行業利潤較快增長。
四是部分消費品行業利潤增長較快。受春節提振消費等因素拉動,部分基本生活類消費品行業利潤增長較快。
五是企業資產較快增長,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。2月末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同比增長10.4%,所有者權益增長10.7%。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.1個百分點,繼續保持下降趨勢。
1-2月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,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157.8億元,同比增長16.7%;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385.7億元,增長9.4%;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897.9億元,下降7.2%;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291.3億元,下降1.7%。
1-2月,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2335.7億元,同比增長1.32倍;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8759.2億元,下降4.2%;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480.7億元,下降45.3%。
1-2月,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,21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,19個行業下降,1個行業減虧。
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: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.57倍,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1.55倍,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3.8%,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7.3%,紡織業增長13.1%,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5.7%。
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5.2%,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4.0%,計算機、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降7.3%,汽車制造業下降9.9%,通用設備制造業下降15.7%,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29.4%,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39.6%,電力、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49.1%,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56.5%。
1-2月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9.4萬億元,同比增長13.9%;發生營業成本16.28萬億元,增長15%;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.97%,同比下降0.5個百分點。
2月末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42.24萬億元,同比增長10.4%;負債合計80.03萬億元,增長10.2%;所有者權益合計62.21萬億元,增長10.7%;資產負債率為56.3%,同比降低0.1個百分點。
2月末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8.84萬億元,同比增長14.8%;產成品存貨5.38萬億元,增長16.8%。
1-2月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3.91元,同比增加0.85元;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8.27元,同比減少0.54元。
2月末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81.8元,同比增加2.5元;人均營業收入為159.3萬元,同比增加18.8萬元;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9.8天,同比增加0.3天;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58.3天,同比增加0.5天。
總體來看,工業企業效益狀況延續了去年以來的恢復態勢。但也要看到,1-2月,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受基數較高影響較去年全年明顯回落,企業成本壓力加大,利潤率和產銷銜接水平均有所下降。
此外,企業盈利改善仍不均衡,下游行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利潤增長緩慢,企業生產經營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,工業企業效益狀況持續恢復的基礎仍不牢固。
下階段,要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,落實好《政府工作報告》的各項部署,繼續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,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,尤其是中下游企業成本,落實好制造業扶持政策及小微企業減稅降費政策,助力企業紓困解難,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、提質增效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