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智能工廠?
智能工廠是實現智能制造的載體,能夠實現智能制造的工廠就是一個智能工廠。那么什么是智能制造呢?智能制造是面向產品的全生命周期,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,以制造系統為載體,在其關鍵環節或過程,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感知、學習、分析、決策、通信與協調控制能力,能動態地適應制造環境的變化,從而實現企業目標(這是智能的體現)。它應具備以下特征:
?。?)作用范圍:智能制造是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,產品是智能制造的目標對象。
?。?)技術基礎:智能制造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(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),是泛在感知條件下的信息化制造。
?。?)系統載體:智能制造的載體是制造系統,制造系統的構成包括產品、制造資源(人機料法環等)、各種過程活動(設計、制造、管理、服務等)以及運行與管理模式。
(4)智能體現:“智能”的制造系統,必須具備一定自主性的感知、學習、分析、決策、通信與協調控制能力, 能動態地適應制造環境的變化。
?。?)實現目標:構建“智能”的制造系統,是為了實現某些優化目標。如,提高裝備運行可靠性、提高設計和制造效率、提升產品質量、縮短產品制造周期、拓展價值鏈空間等。
信息驅動下的“感知→分析→決策→執行與反饋”的大閉環,是制造系統中的每一個智能活動都必然具備該特征。沒有它,不算智能工廠,只能算自動化工廠、信息化工廠。
為什么建設智能工廠?
智能工廠的建設能夠給企業帶來“兩提升”、“三降低”的經濟效益。能夠讓企業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,資源綜合利用率大幅度提升;研制周期的大幅度縮短,運營成本大幅度下降,產品不良品率的大幅度下降。通過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的工廠建設,確保企業產品從設計到制造的一致性,并且在試產前對產品的結構、功能、性能乃至生產工藝都進行仿真驗證,極大地節約開發成本和縮短開發周期;同時通過信息橫縱向集成實現研究、設計、生產和銷售各種資源的動態配置以及產品全程跟蹤檢測,實現個性化定制與柔性生產同時提高了產品質量;智能化將人工智能融入設計、感知、決策、執行、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,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核心競爭力。
建設智能工廠的需要哪些要素?
這個問題智者見智仁者見仁,我的理解是,
?。?)明確的可量化的目標;
(2)“一把手”的全力支持;
?。?)推動工廠全員運營思維轉變;
(4)建立專業的智能工廠建設項目團隊;
?。?)自上而下做好智能工廠規劃;
(6)自下而上實現智能工廠落地。
建立智能工廠的基本步驟?
同樣是個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問題,我的理解是,
?。?)確定智能工廠的總體建設目標;
?。?)完成總體規劃與業務架構方案;(包括:產品線規劃-->產品制造工藝流程梳理-->車間、倉儲、物流等管理規劃-->信息管理框架和系統建設規劃)
?。?)形成完整詳細的智能工廠建設方案;
?。?)結合建設目標,評估智能工廠建設方案是否能夠達到可量化的指標,調整建設方案或建設目標,確定方案和具體的可量化的建設指標;
?。?)完成業務流程的精益化與標準化;
?。?)項目建設;(此處略去1W字)
1> 項目實施自下而上;
2> 遵循精益及TOC思維;
3> 控制好項目范圍,積極做減法;
(7)項目上線,評估項目效果,結案;
(8)形成智能工廠運維體系(包括運維流程及運維團隊建設)。
建設智能工廠有哪些教訓?
(1)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,高層領導不應該對方案細節、業務細節、技術細節都事事做決定,一言堂會害死整個項目;
?。?)做項目一定要從做產品開始,項目團隊一定要去理解產品工藝,否則項目會死;
(3)項目第一步首先要完成業務流程精益化改造和標準化,否則換湯不換藥,項目達不到預期目標,項目同樣會死;
(4)智能工廠規劃需要自上而下,但智能工廠建設需要自下而上,如果智能工廠建設也自上而下,那項目會死;(落地經驗)
?。?)一心想把智能工廠項目做成政治項目,面子工程,那項目多半會死;(目標偏了)
?。?)所有人擁有同一個目標、大家之間做到平等、尊重才有高效的協作,是項目成功的最重要的保障。
關鍵詞: